10月16日,隰县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县校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以文化进校园为先导,以深化合作为核心,通过文化宣讲、产物展示、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成功搭建起县校协同发展的崭新平台,开启了县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县校合作交流座谈会在17号楼一层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扈新起,党委副书记、校长任利成,党委委员、副校长贾建峰,临汾市政协副主席、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峰,政府副县长王绪元出席座谈会。贾建峰主持会议。

我校与隰县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扈新起对隰县近年来取得的扎实发展成绩表示祝贺,并以“党建引领、电子信息、应用路径、人文情怀、校地融合”为纲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方向。他强调,学校将充分调动科研、人才、智力等优势资源,全力确保各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期望双方能够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县校合作的典范样板,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任利成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与办学成果,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地方的融合发展,认为此次交流合作,既是“高校智慧”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耦合,更是“科研势能”向“发展动能”的精准转化,期待校地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李俊平介绍了隰县的县情概况与发展需求。她表示,此次来校是承载着隰县9万人民期盼的一次重要交流。她以“红、黄、蓝、绿、古”五字高度概括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资源禀赋,重点阐述了隰县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研学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并热情邀请学校师生前往隰县开展实践研究,真切感受隰县土地上喷薄而出的发展活力与无限潜力,希望借助高校的智慧和力量,为隰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不断增强校地之间的合作粘度与发展韧性。
科研与对外合作部负责人张鹏与隰县政府副县长王绪元共同签署了《县校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的战略合作正式迈入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为未来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方签署县校合作框架协议
思政部负责人赵丽华向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峰授予“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牌匾。学校将充分利用隰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实地场景转化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不断开创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模式,努力实现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我校为隰县“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
随后,“隰县小西天古建筑文化进校园”在我校化学楼报告厅拉开了帷幕。通过专业的文化宣讲与生动的文旅资源推介,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悬塑绝唱”的小西天,将其惊世之美向在座师生予以展示。宣讲活动特别结合了因国产3础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爆火而引发的文化关注热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作为文化原型地之一的独特价值,使在场师生在领略传统建筑艺术精粹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当代数字媒介中所焕发的创新活力与广泛传播力,现场反响热烈。

隰县小西天古建筑文化进校园
与此同时,隰县非遗与农特产物展示活动也在校园里同步进行。面塑、手工钩织技艺、山桃核手工编织、剪纸等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和以隰县玉露香梨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农产物,吸引了过往师生纷纷驻足观看、品鉴,零距离、多维度地展现了隰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物产风貌,为后续的深度合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我校师生走进隰县非遗与农特产物展示活动现场
本次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预示着山西电子科技学院丰沛的智力资源、强劲的科研力量将与隰县独特的文化资源、鲜明的产业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文化传承创新、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力争结出丰硕成果,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共同书写校地携手、共赢未来的时代答卷。(殷舒淇/文 李锐、王泽田/摄)
初审:许强
复审:李磊
终审:陈琳